桃花圣母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,是唐代陕西华州潼关(古称桃花店)人金应珪的别号。相传金应珪少年时,因梦见铺有一千树桃花,次日果然应验,遂悟人生祸福无常,出家修道,得道成仙。唐玄宗时,诏封他为妙行真人,并赐号桃花圣母。桃花娘娘通常被描绘成年轻美丽的女子形象,身着绸缎仙袍,手持桃花,头发飘逸,尽显青春美丽之态。古时传说桃花娘娘是王母娘娘的侍女,是主管婚姻爱情和生育的女神,传说围绕桃花娘娘下凡人间后的爱情故事展开,她也被叫做桃花女。
春秋时期,息国灭亡后,息夫人被掳至楚国。楚文王归来听闻息夫人与息侯之事后,被二人纯情所动,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。后人在山麓建祠,称“桃花夫人庙”,又称桃花庙。息夫人也被视为桃花娘娘的一种化身。
有说法称桃花娘娘是唐朝时期教民农桑的神灵,也是桃花岛的守护神。传说她会在每年立春之后,化身为仙女降临人间,为农夫们带来春天,让万物复苏。
桃花娘娘代表着春天、爱情、美好和希望。人们信奉她,期望能得到她的庇佑,让自己爱情幸满、家庭和睦、事业顺利。她也象征着孕育生命和丰收的力量,承载着农耕文化的希望与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