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先制泥芯,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,挂约5毫米泥料、稠粥状细泥料塑成型芯,泥料多为炭末泥(由通过箩筛的炭末、细砂、粘土构成)与三合土。
2.在泥芯上贴蜡片,又称“捏蜡”;贴好后,用硬木做的“压子”拨塑各个细部,五官、衣纹等,制造成蜡型。
焊修附饰物,如背光、衣带等附饰,用手捏出大形,粘附后再细刻。
烫焊浇注冒口系统,大、中型铸件加芯撑(多为手艺铁打四棱方钉或扁铜钉),小型佛像不加芯撑。
3.在蜡型上贴外层背料,亦即包裹泥衣,俗称“糙泥”。泥料有马粪泥和纸浆泥(马粪泥,干马粪搓碎过筛与粘土加水拌成;纸浆泥由粘土加炉灰末、纸浆、水捣拌而成)。
4.阴干后加热脱蜡,焙烧。
5.埋包浇注。
6.打碎内外范模,得到半成品即毛坯。
7.对毛坯进行细加工:锉、磨、錾刻纹饰,用椴木炭将锉划痕磨抛光。
8.鎏金或涂泥金、贴金。
鎏金是将纯金碾成薄片,剪成丝条状,与碎玻璃按份额配合在石碾中碾碎成粉末状,溶于水银,用小玻璃棒一点点涂改于铜像上,然后火烤而成。
上述就是为你介绍的有关传统佛像锻造的要点的内容,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,欢迎前来咨询我们网站,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为你讲解。
http://www.fdjgyc.com